背包、火車、小旅行:越南新住民向台灣土地的告白

新住民雜記
Jan 27, 2021

--

旅行可以遇見完整的自己,也可以與當下所在的那片土地,培養更深厚的情感。

旅行中的早晨,沒有鬧鐘及責任喊我起床載孩子追趕早班公車上學,也不需要趕著裝便當,衝去公司打8點的上班卡。喚醒我的,可以是探索新街道、逛陌生的早市,那份雀躍的心。旅途上沒有人介意我的口音,更沒有人告訴我該以什麼方式過生活。旅行中,我遇見那個完整的自己,也透過小旅行,與台灣土地培養更深厚的情感。

島嶼給予我第二個生命

我的人生有許多條立體的分界線。21歲以前,我的生命是屬於越南與原生家庭,21歲以後,我的生命則是屬於台灣及子女。

1975年越戰結束,我則在1980年出生於越南的南方。我還有兩個弟弟與兩個妹妹,能在2000年的越南讀到高中畢業,已經相當不容易。當時的我若非為了逃離家暴來台灣走進婚姻,我或許會去工廠當女工;以當時越南社會對女性的期待,我也很可能找個人結婚。若沒有意外,可能就像我在鄉下的許多朋友,就這樣平淡度過一生。我常想,若在越南,我再次讀書進修的機會幾乎為零。

在台灣,我的人生從零開始,不只是從識字班讀到研究所,還有完全靠自己一步步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。從自卑到不敢與人說話,到現在成立臉書專頁「南方的天空-新住民雜記」分享自己的文章及投書,能走到今天,上帝除了不斷給我考驗,同時也給我滿滿的祝福。即使當社工後,挫折還是如影隨形,但每經過一個坎,身邊總能出現貴人相助,讓我人生慢慢步入正軌。

曾經,我的生活無比忙碌又高壓,情緒極為壓抑。直到透過小旅行及書寫,終於找到釋放情緒的出口。這篇文章就是想與大家分享我小旅行的故事,若您、你、妳也正處於生命的低潮,或許可以送給自己一趟遠行,讓旅途的風景帶給我們前進的力量。

第一次當背包客,是我既熟悉又陌生的河內

在台灣,長達18年之久,我除了白天工作來養活自己與孩子之外,晚上下了班再去學校進修。識字班4年、國中3年、高中3年、大學4年、研究所2年,假日還當新住民中心的活動志工。同時我也參與五花八門的課程,如蠟染、手工包、編織、美髮、中餐、美容、導覽、母語教師等等,並取得中餐丙級、美容丙級、導遊證照。除了滿足母親的期待「未來出人頭地,別讓他人看不起媽媽」,我也害怕再次經歷童年挨餓的日子。這些不眠不休的努力學習,都是為了取得在台灣謀生的能力。

長年累月的經濟壓力及學業壓力,壓得我喘不過氣來。2017年春天,我明顯察覺到自己的憂鬱狀態。雖然每日依舊白天上班、晚上讀書,但不管如何努力,我都找不到一絲絲快樂,日子一天一天拖著,直到初夏,我看了幾次身心科。

A醫生說:「你只是暫時性憂鬱而已,吃藥會產生依賴,我開3天就好,你多運動跟做開心的事,若還是有憂鬱情緒再來掛號。」

B醫生說:「你是憂鬱症,我幫你開2週的藥,吃完再回診。」

兩位醫生的答案都不是我想要的。當時我在台灣已經大學畢業,並錄取碩士班,於是決定送自己一份奢侈的禮物──到河內自助旅遊7天。在越南生活了21年,我從未有機會踏上離家1,700公里的河內。訂下廉價航空機票那天,我在日記上寫下:「推開診間的門,醫生泛黃的白袍,任我怎麼努力聯想都找不到天使的純潔,那怎麼能寄望從醫生給予的彩色糖果得到救贖呢?」

在山谷裡找回內心的平靜

短暫停留於河內的時間裡,每個早晨與夜晚,我都看見婦女們為了生活而挑起扁擔、端起竹簍,在大街小巷穿梭叫賣。閒聊幾句發現,有的婦女來自小城鎮,她們日復一日徒步行走數十公里,沿路兜售點心、水果,以賺取微薄收入寄回鄉下老家,扶養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子女。有的婦女把所有希望寄於載滿鮮花的腳踏車上,盼望賺錢供子女讀書。她們任勞任怨為家人的付出,使我無比敬佩。在她們的身上我看到女性的韌力及母愛的光輝。心裡有個聲音告訴我「人只要不放棄自己,生命會找到出口!」

短暫停留於河內的時間裡,我看見婦女們身上的韌力及母愛的光輝。

接下來我搭上公車,前往枚州縣的山谷。山谷裡生活樸實,宛如我童年居住的鄉下。路上牛群慵懶地邊走邊吃草,孩童們騎著老舊款式的腳踏車,但臉上的笑容無比燦爛。婦女從竹簍抓起一把把肥料撒在綠油油的稻田上,人煙稀少的群山,山谷中有靄靄停雲。客棧提供的食物以原食為主,清粥小菜簡樸卻營養滿分。在山谷的3個夜晚,湊巧低氣壓越過,雨不斷拍打窗戶,樹葉隨風搖曳,抖動不停。外面雖然有風有雨,這裡的人們卻像早晨稻穀上的晨露般單純,他們沒有太多物質慾望,與世無爭的生活使我心裡湧出一股前所未有的平靜。

這份平靜,也被我收進背包帶回台灣。雖然生活的緊繃依舊,憂鬱情緒如不速之客,有時還會唐突登門入室,但我不再踏進身心科,也沒想過再度逃離台灣。

婦女從竹簍抓起一把把肥料撒在綠油油的稻田上,人煙稀少的群山,山谷中有靄靄停雲。這份平靜,也被我收進背包帶回台灣。

九份:一場美麗的誤會,開啟不解之緣

2018年末,我在台灣當駐廠翻譯已經滿4年了,卻因無法昧著良心配合工廠逼迫移工休無薪假,最後被主管開除。當時我正在籌備碩士研究計畫口試,決定讓自己放個長假,一邊撰寫計畫,一邊尋找下一份工作。

計畫完成時,我離新工作的到職日還有一週,想起2017年的背包客經驗,我決定獨自搭乘火車小旅行一個禮拜。

獨自旅行的優點是任何時候出發都可以,想去哪、想吃什麼、想發呆多久,完全自己決定。旅行時,我習慣帶著一本想看許久卻未有時間閱讀的書籍,在等車的空檔或品茶的時光翻閱,宛如與摯友一同出遊。

許多年前,身為動漫迷的我看了《神隱少女》後,又在網路上看到「宮崎駿是在九份取景」的文章。雖然後來知道這美麗的傳說僅是誤會一場,但仍未減少這山城迷人的色彩。我一個人前往九份,有兩天都坐在茶樓喝茶、閱讀、發呆,從下午坐到傍晚,望向基隆海岸,看著太陽落入海後大地染上夢幻的藍色。吳念真在《這些人,那些事》裡描繪的礦工,也催促我拜訪九份的礦坑黃金博物館。那天不是假日,又遇上雨天,旅客三三兩兩,我獨自走進本山五坑的隧道,透過蠟像展示當年的採礦工作的情境體驗昔日採礦工人的世界,讓我更靠近這座島的歷史。

我一個人前往九份,有兩天都坐在茶樓喝茶、閱讀、發呆,從下午坐到傍晚。

孩提時,老家離海甚遠,我從未有機會去海邊遊玩,所以對大海極為嚮往。當我發現搭火車即可抵達八斗子車站、甚至一踏出車門海岸就在眼前,我深刻體會到台灣交通的便利性。公車、火車的路線多元,搭車資訊豐富又班次密集,還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、低消費卻舒適又安全的背包客棧,都成為我旅途的小確幸。

台灣交通便利,公車、火車的路線多元,搭車資訊豐富又班次密集。

宜蘭:舊書店偶遇「台灣最美的風景」

在旅行中,我親自走進寶島美景,體驗台灣濃厚的人情味。無論是問路或者聊天,只要你敢開口,都可以得到溫暖的回應。記憶最深刻的是某年耶誕前夕,我與來自台北的阿姨在宜蘭車站舊書店偶遇,宛如多年未見的老友閒話家常,我們談起獨自旅行的愉快,也聊起不同時代但經歷相近的養兒育女甘苦,一度忘記門外夜幕已經降臨。各自前往下一站旅程前,阿姨提議一起拍張照做紀念,她想與家人分享我們特別的緣分。我們沒留下彼此的聯絡方式,此生不會再見,但每次回憶這茫茫人海中的偶遇,還是很開心。我想,這也成為我後來每年都坐火車遠行的動力。

在某年耶誕前夕,我與來自台北的阿姨在宜蘭車站舊書店偶遇,宛如多年未見的老友閒話家常。

而想窺探一個城市的樣貌,菜市場最為真實。每次小旅行,逛早市都是我一定會規劃的行程。即使都在台灣,各地市場大多數食材大同小異,然而近年開始越來越頻繁看到東南亞人的臉孔,及東南亞特有的食材。羅東市場老伯伯的樹薯及樹薯葉吸引我的目光,老伯說:「印度人跟越南人喜歡吃啦!一把20元而已!」(根據我的了解,樹薯葉是印尼人及越南人會使用的食材。)老伯說,自己是偶然吃到越南新住民煮的樹薯湯,才興起種樹薯的念頭,發現樹薯無需太多照料,樹薯葉也能販售,於是持續種下去,也有了固定的新住民客源。

20年前,東南亞最具代表性的調味料「魚露」在台灣無比難尋,但如今各地市場中東南亞的特有食物、蔬菜已隨處可見。許多攤販自己種植東南亞人民喜愛的蔬菜及香草類植物,如薄荷葉、打拋葉、小圓茄等,並於市場兜售,讓新住民可以透過家鄉的食材紓解鄉愁,許多與東南亞聯姻的台灣家人也愛上異國美食。當我拜訪新住民的家庭,不少台灣長輩對我誇獎越南媳婦的生春捲在炎炎夏日多麼可口,暑假時女兒、女婿帶著外孫回來,婆婆總是請媳婦準備包生春捲的材料,全家一起包春捲談天,也成為家人間聯繫感情的活動。每當聽到、看到類似的故事,我總是無比高興,多元社會的融合,其實可以在如此自然的情境下發生。

近年開始在早市,越來越頻繁看到東南亞人的臉孔,及東南亞特有的食材,羅東市場老伯伯的樹薯及樹薯葉, 便吸引我的目光。

池上:大地教我隨遇而安

第一次拜訪池上,正逢梅雨季節,我生平第一次看見大雨漫步於平原。當日池上的天空不是烏雲密佈,而是雨無比悠閒的落在等待收割的金黃色稻田上方,步伐隨著雲朵從東邊漸漸往西移。路上沒有任何遮蔽物,也找不到躲雨的地方,但大地教會我隨遇而安。夏日穿著單薄,濕漉漉的衣物在豔陽下,片刻就恢復乾爽。

曾經,我每逢雨天,總是憶起童年的片段。每次父親施暴打人,母親總是帶著我們往外逃,碰到雨天卻只能待在家裡,忍受屋內的狂風暴雨。但那天的池上淡化了童年的哀傷,雨不再是我生命的負面陰影,而回歸為天地的自然現象。池上給予我機會體驗天地之美,與大自然共處的心情滿是愉悅,至今也令人難忘。

池上給予我機會體驗天地之美,與大自然共處的心情滿是愉悅,至今也令人難忘。

旅途中的小確幸

每次聽台灣朋友說起職場經驗談,我總覺得自己的人生好像比別人晚了20年。我身邊的同事,大都是20出頭從大學畢業,就進了社福機構當社會工作者;然而我23歲讀識字班、37歲大學畢業、39歲才當社工,人生前半場除了逃離,沒有太多選擇。在台灣,我用十多年學習與扎根,島嶼給我滿滿的挫折,但同時也讓我成長。

37歲第一次旅行後,我每年都給自己一次小旅行,在有限的生命裡雖然少之又少,但對我而言得來不易、無比珍貴。我愛上無計劃的旅程,只定下日期與城市,從網路訂背包客棧、背上背包,帶上手機與悠遊卡,其餘隨緣。一個舒適的坐位、偶然品嘗到的在地美食、客棧的貼心舉動、熱心帶路的當地人,都成為旅途中美好的相遇。

我喜歡獨自旅行的隨意,喜歡慢遊,對於女生宿舍經濟又實惠的特質情有獨鍾。宿舍裡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女性背包客,遇到志同道合的旅人促膝談心也毫不希奇。她們多數是獨立女性,擁有自己生命的自主權,有人提早退休享受餘生的陽光,有人是暫時抽離家庭給自己獨處的時間,也有職業婦女放下繁忙的工作享受假期。

除了用差到不行的英語加上google小姐與外國遊客攀談,旅途中我也喜歡跟當地新住民閒聊。她們靦腆地笑說,自己除了每隔3、5年回母國探親之外,不曾出過遠門,獨自旅行彷彿天方夜譚。書寫到此,我想起我的服務對象們,那些正處於生命低潮的新住民,有的服務對象生活環境艱辛坎坷、有的女性新住民被夫家視為買來的商品而專制掌控、有的故事每回想起都會鼻酸。我衷心盼望未來有更多女性新住民擁有自己生命的自主權,期待她們有機會為自己安排一段屬於自己的假期,或著在家族旅行時,有機會選擇自己喜歡的行程。

小旅行是讓自己休息喘口氣再繼續前進的動力,書寫則是我與這世界的連結。

若人生還有夢,我想成為旅人,遇見更多人,書寫更多故事

對我而言,小旅行是讓自己休息喘口氣再繼續前進,書寫則是我與這世界的連結。我希望透過書寫自己的生命故事、以及那些我人生旅途中遇到的人事物,與人們分享這世界上的各種生活樣貌。有人比較幸運,一出生即天資聰穎、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,但家庭背景複雜及貧窮,並非哪個人的錯。就像我與我的服務對象們,腳踏實地、努力求生,雖然生活無法大富大貴,也沒有顯赫的學經歷,但我們已用盡力氣,讓自己今天的生活比昨天更具意義,並努力成為最好的自己,而我為此感到欣喜。

記得那次去阿里山,我在凌晨3點起床,搭上4:20的祝日列車,卻因為天公不作美沒能看到日出,覺得有些許失落。直到走在深山小道時,眼前宏偉的大樹美到令人窒息,瞬間我心底無比平靜,彷彿時間變成真空,所有煩惱瞬間煙消雲散。早起、舟車勞頓換來眼前的美景,我覺得一切都值得。人生也是如此吧!許多時候計畫趕不上變化,不如就順其自然、隨遇而安。不管環境如何,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,即使許多時候因種種因素,我們無法選擇最理想的路,但可以選擇往哪個方向努力,歷經千辛萬苦的耕耘得到的果實,更為珍貴甜美。

每次小旅行結束時,我總帶著那個充滿能量與愉悅的自己回來日常生活,回到柴米油鹽的煩惱,並期待著下一次遠行,期待往更偏遠的小鎮,一次次證實「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」。旅行中,旅人熱情、隨和,對自己與萬物的看法都更加客觀。我在旅行中,遇見那個完整的自己,也透過一次次的小旅行與台灣土地培養更深厚的情感。您也喜歡獨自坐火車小旅行嗎?趕快出發吧!

引用文章或是轉貼文章,請說明出處與列出連結,謝謝!

--

--

新住民雜記

來自南方的女子,用生命記錄島嶼婚姻移民的故事。